媽咪注意:寶寶日常生活易受的4種傷害!
提醒各位家長,孩子容易容易出現(xiàn)以下4類突發(fā)受傷情況,他們分別的急救常識應注意一下,提前學習急救知識非常必要。
天氣轉暖,孩子們終于盡情外出玩耍了,但由此帶來的意外傷害事件也不斷增加。記者從各大醫(yī)院門診了解到,近期因骨折、燙傷等意外事故就診的孩子明顯增多。但在接診的過程中,醫(yī)生們發(fā)現(xiàn),鮮有家長在入院前能對孩子做出正確急救處理,有的甚至因處理不當導致孩子傷情加重。對此專家指出,家長加強防范意識,了解正確急救措施是預防兒童意外傷害的關鍵。
燙傷先用冷水沖洗
門診報告:
1歲的琪琪不小心打翻了一杯開水,致使頭面部、頸部及胸腹部燙傷。誤認為食鹽水消毒,母親在女兒原本淺度燙傷的部位上撒了一層白白的食鹽。醫(yī)生指出,這一做法十分危險,不但對治療燙傷沒有幫助,反而容易引起高鈉血癥,還可能引起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易導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小琪琪入院后,醫(yī)生下了病危通知。
防范措施:
家里的開水瓶和電飯鍋、油鍋不要隨意放;給寶寶洗澡要先調好水溫;做飯時盡量不要讓孩子靠近廚房;抱孩子時別喝開水、抽煙等。
急救方法:
家長不應輕信“偏方”,涂抹醬油、醋、酒、牙膏等可能會引起細菌感染。
山東省千佛山醫(yī)院急救中心解建主任提醒:一旦發(fā)生燙傷事件,先用流動水沖洗孩子的傷口;保持燙傷處在冷水中持續(xù)浸泡至少30分鐘;冷水降溫后,可以脫掉傷處的衣物或者襪子,如果衣服黏住了傷口,可以把傷口周圍的衣服剪掉;用干凈毛巾等覆蓋燙處,盡快送醫(yī)院。
骨折可用夾板“固定”
門診報告:
5歲的叮叮在一家類西餐廳游樂區(qū)玩耍時發(fā)生意外,當時他在滑滑梯上準備下來,結果被絆了一下直接摔到了地上,醫(yī)院鑒定結果為左上臂雙骨折。
防范措施:
家長應注意寶寶經(jīng)常發(fā)生摔傷的場所:床上、樓梯上、窗戶上、樹上、自行車上、娛樂設施上等。家中的窗戶邊不要放孩子可攀爬的桌子、凳子等家具。此外,還要注意不要讓孩子攀爬凳子、桌子、床等家具;地板上的水要及時擦干;在游樂場等場所玩耍時家長要做好看護。
急救方法:
解建主任指出,若幼兒跌倒后有骨折,家長不要按揉腫脹部位,或隨意牽拉活動關節(jié)。如果可能,把孩子傷到的肢體用自制夾板固定住。夾板可用木片或折疊起來的報紙或雜志制成,放在受傷的肢體下面或側面,用三角形繃帶、皮帶或領帶纏住夾板和受傷的肢體。不要纏得太用力,不要用紗布或細繩子,這些都可能阻礙血液循環(huán)。
家中溺水要重點防范
門診報告:
張女士在家給寶寶洗澡。她給寶寶套好脖圈,放到嬰兒游泳池里后,才發(fā)現(xiàn)忘了拿浴巾。于是張女士一路小跑到隔壁房間取浴巾,回來發(fā)現(xiàn)寶寶幾乎大頭扎進水里。張女士急忙把孩子從水中抱出來,還好沒出什么事。
防范措施:
只要容器中的水高度達5厘米左右,就可能對寶寶構成威脅,包括浴盆、浴缸、馬桶等。當寶寶在水中時,父母一定要時刻待在他身邊,這是預防寶寶溺水的基本原則。如果在游泳池,要讓孩子特別是幼兒遠離深水處,同時要加強孩子對游泳潛在危險的認識。不要讓孩子獨自到水塘、河流等危險的地方去。
急救方法:
解建主任指出,孩子發(fā)生嚴重溺水后,家長先清理呼吸道,即口腔和鼻腔異物。然后讓溺水兒童俯臥,用手按壓其背部,把肺、胃內的積水排出后做人工呼吸,及時送去醫(yī)院搶救和治療。
孩子吞食異物很常見
門診報告:
王奶奶給2歲的小孫子吃榛子,孩子一邊吃一邊不停地玩著小汽車。突然,孩子劇烈咳嗽起來,呼吸也很費力,臉色由紅潤變得紫脹,表情很痛苦。王奶奶意識到,孩子可能是被榛子嗆住了,幸好醫(yī)院離家不遠,經(jīng)過醫(yī)生緊急救治,小孫子終于轉危為安。
防范措施:
容易吞食的異物不要放在孩子能夠拿到的位置;當孩子把一些小物品塞進嘴里的時候,大人要及時制止;孩子吃東西時,不要讓他們隨便跑動、哭鬧、嬉笑;給幼小的孩子吃堅果、果凍,喝珍珠奶茶等都是不安全的。
- 分享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