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兒童健康 中國童裝面臨“召回”考驗
嬰兒奶粉的安全問題再度成為新聞焦點,同樣,兒童服裝的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
這一次,中國出口歐美的童裝被推上了“召回門”的風口浪尖,童裝通報召回大有蔓延加劇之勢,到底原因何在?在國際整體環(huán)境的帶動下,中國服裝產業(yè)從年初開始大有回暖之勢,豈能讓“召回”事件擾亂了陣腳?
小細節(jié)大障礙
據資料顯示,今年1—4月,美國累計召回27項紡織服裝產品,其中中國產紡織品召回數量為22項。同期,歐盟累計召回182項紡織服裝產品,其中中國產紡織服裝產品為93項。很明顯,中國產品都在其中占了絕大比例,重中之重是,童裝成為了召回產品中的主角,據統計所占比例逾90﹪。
以3月份為例,歐盟要求召回的兒童服裝涉及中國的高達38起,被召回的主要原因多集中于因束繩及細帶容易引起的窒息等危險,違反了歐洲標準EN14682。也就是說,在眾多的童裝召回中,繩帶等小零部件設計不合理成為了矛頭所指。如兒童服裝中裝飾用的珠子和金屬片不合格或是腰部以下的帶子過長,這些都是容易被廠家忽略的“小細節(jié)”,卻往往阻礙了童裝產品的順利出口。
根據記者調查了解,中國童裝之所以頻頻在這種“小細節(jié)”上栽跟頭,一方面確實是由于生產技術還不過關導致了產品質量的不合格,但目前突出的問題還是我們的紡織產品的設計與國外法規(guī)存在著明顯的“脫鉤”現象。中國服裝協會童裝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劉嘉分析說,目前我國出口的童裝大多是訂單加工的產品,召回的主因也集中在繩帶、紐扣等輔料配飾上。
從訂單加工產品的總體情況來看,設計權往往掌握在發(fā)訂單的一方,接單企業(yè)通常完全按照對方的設計方案來進行生產,即使有些時候設計方案出自接單方,也是必須經對方企業(yè)審核之后才能進入生產線。因此兒童服裝因繩帶等設計不合理而被召回,責任不完全歸在其中一方,其處理也不應該完全由制造商來承擔。
有關人士建議,國內企業(yè)在接受外貿訂單時,要特別注意產品的生產工藝質量、產品表面風格、成分標準檢測三方面的訂單要求及責任劃分,爭取避免出現召回責任轉嫁的現象。
檢測標準不接軌
檢測不過關也是童裝被召回的一個重要原因。鑒于幼兒和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性,歐盟等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早就開始重視童裝的安全性問題了。與國內不同的是,在歐洲,這種檢測標準都是具有法規(guī)作用的。如歐盟的EN14682標準中就有“固定在服裝上的環(huán)繩∕線圈收緊后,在服裝上突出的周長不能超過7.5cm;環(huán)繩∕線圈平放時,在服裝上固定的兩點間的突出長度不能超過7.5cm”等明文規(guī)定。
據了解,我國也已經開始意識到國內外在童裝安全檢測標準方面存在不相統一的現象,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規(guī)范和要求。如2009年8月1日,我國開始就實施了《童裝繩索和拉帶安全要求》、《兒童上衣拉帶安全規(guī)格》、《提高機械安全性的兒童服裝設計和生產實施規(guī)范》三項童裝國家標準。
即便如此,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直到目前可能還是無法與國外實現完全的接軌。對此,溫州紅黃藍童裝的貨品組織負責人吳經理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雖然國內也在相繼制定一些標準,但要知道國外的法規(guī)是一直在變的,中國總是在后邊追趕,這中間始終是存在一個速度差的,所以在檢測方面必然要出現問題。”
環(huán)保意識要加強
綠色紡織這一概念在全球紡織業(yè)來說已是大勢所趨,尤其對于童裝,它的目標群體為免疫能力和抵御能力都比較低的幼兒和兒童,就更要在環(huán)保方面走在前頭、做到萬無一失。我國童裝在出口時由于環(huán)保問題的受限,也不容忽視。
與機械安全性一樣,在化學安全性方面,歐洲也有著相對完善的標準和規(guī)定。近來我國多起服裝被召回,都是因為偶氮燃料、鄰苯二甲酸鹽DEHP、有毒芳香胺、DMF等超標。而在歐洲,對于這些成分都是有著明確的含量規(guī)定的。
“紅黃藍”的吳經理對此也提道,確實目前國內的童裝行業(yè)比較混亂,整體層次不高,低價產品大量充斥,一些企業(yè)迫于成本壓力,選取不合格原材料,生產工藝不夠規(guī)范環(huán)保,導致后產品環(huán)保指數不過關。這是整個行業(yè)的問題,要號召全行業(yè)對兒童負責,考慮經濟利益的同時也不能放棄社會利益。
可見,要想擺脫外貿童裝頻被“召回”的尷尬,不是一條法規(guī)的立竿見影,也不是一個企業(yè)的一己之力,要政府、行業(yè)、企業(yè)上下聯通、通力協作,從多方面查找原因,改變行業(yè)現狀,爭取盡快讓中國的童裝提升品質、暢行世界。
- 分享到:
- 更多>>